在谈论溶液酸碱度测量时,人们常会提到酸度计和 pH 计,不少人会疑惑这两者是否有区别。其实,酸度计和 pH 计指的是同一种仪器,酸碱度计也是它的另一个名称。它们本质上都是用于精确测量溶液酸碱程度的设备,能在工业生产、科学研究等场景中实现对酸碱度的在线自动连续检测,只是在不同场合下人们习惯使用不同的称呼而已。
这种仪器主要由电极和测量仪表两部分构成。电极就像仪器的 “感知器官”,负责捕捉溶液中的酸碱信息,通常包含参比电极和玻璃电极。现在很多仪器为了使用方便,会将这两种电极整合为复合电极,简化了操作流程。测量仪表则相当于 “大脑”,能把电极传来的微弱信号进行处理、放大,最终在显示屏上呈现出对应的 pH 值,让使用者直观了解溶液的酸碱情况。
从工作原理来看,酸度计(pH 计)的主体是一个精密电位器。当复合电极插入被测溶液后,由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同,电极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电势。这个电势信号非常微弱,需要通过仪器内部的直流放大器放大,之后由类似电压表的读出指示器显示出 pH 值。pH 值的范围在 0 到 14 之间,0 代表强酸性,7 为中性,14 则是强碱性,通过这个数值能清晰判断溶液的酸碱特性。

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,在工业领域,化工企业用它监测反应釜中溶液的 pH 值,确保化学反应在适宜的酸碱环境中进行,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;食品厂和饮用水厂将其作为 QS、HACCP 认证的必要检验设备,用于检测原料和成品的酸碱度,守护食品安全。在农业方面,农户可以借助它测量土壤浸出液的 pH 值,从而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肥料,提高种植收益。科研实验室里,它更是基础设备,生物实验、化学分析等都离不开它提供的精准 pH 数据。环保部门也会用它监测污水的酸碱度,评估污水处理效果,助力环境保护。
除了测量 pH 值,配合相应的离子选择电极,酸度计(pH 计)还能测量离子电极电位的 MV 值,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。比如在一些特殊工业流程中,需要监测特定离子的浓度,它就能发挥额外作用。
使用酸度计(pH 计)时,有不少注意事项需要遵守,这样才能保证测量准确,延长仪器寿命。

校准是关键环节。仪器连续使用时,一般每天都要校准一次;若 24 小时内连续使用,通常无需再次校准。校准就像给仪器 “定标”,需要用已知 pH 值的缓冲溶液。第一次校准常用 pH=6.86 的溶液,第二次则要根据被测溶液性质选择:酸性溶液选 pH=4.00 的缓冲液,碱性溶液选 pH=9.18 的缓冲液,这样能让校准更贴合实际测量需求。
使用电极前,要将橡胶套上端拉下,露出上端小孔。这个小孔能平衡电极内外压力,保证电极正常工作,若被堵住,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。
测量时,引入电极线要保持静止,避免晃动。因为电极线传递的是微弱电信号,晃动会导致信号不稳定,使测量结果波动。

不要将电极浸入蒸馏水中。蒸馏水几乎不含离子,长期浸泡会让电极内部电解质流失,降低灵敏度。同时,要保持电极前端灯泡湿润,若发现干燥,使用前需在 3mol/L 氯化钾溶液或微酸性溶液中浸泡数小时,减少电极不对称电位,保证测量精度。
总之,酸度计和 pH 计是同一仪器的不同称呼,在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正确使用和维护,能让它持续提供可靠数据,为生产、科研和生活提供有力支持。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使用者,了解其特性和使用规范,才能让这一精密仪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。